【中医中药】《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辨治特色分析
今日荐读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编辑推荐语
《临证指南医案》是叶天士门人华岫云等收集其临床治案分类整理而成,共10卷,收载医案2576例,共3137诊次。全书共分89门,涉及病证86种,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湿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同时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因此,挖掘研究《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对总结湿热类疾病用药规律与特点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167例湿热证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湿热证型疾病提供诊疗思路。1 研究资料
1.1 医案来源
医案主要来源于《临证指南医案》。1.2 纳入标准
①明确辨证为湿热证型的医案,主要包括湿热、湿温、湿火、暑湿、伏暑等;②医案中方药记载完整的病例;③内容重复、方药重复的医案仅选用1次;④只记载处方名的医案,能查出药物组成者一并纳入。1.3 排除标准
①辨证不明确的医案;②明确记载治疗效果欠佳的医案。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标准化
根据《中药学》及《中药大辞典》对所筛选医案中的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如“飞滑石”规范为“滑石”,“活水芦根”规范为“芦根”,“川通草”规范为“通草”,“丹皮”规范为“牡丹皮”等。2.2 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湿热证医案共计167例,涉及中药163味,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建立相关数据库,数据由专人录入,经两人审核,保证数据库的准确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真实性。2.3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以及对组方规律及新方的分析,得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湿热证型疾病常用的药物及其配伍规律、新的药物组合及处方。3 研究结果
3.1 用药频次统计
3.2 药物五味分布
《临证指南医案》中诊治湿热证医案时使用药物以苦、甘、辛味为主,酸、咸、涩味药物使用相对较少,见图1。3.3 药物归经分布
3.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合统计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组方规律”部分,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置信度”设置为0.6,得到核心组合共14对,包含中药13味,药物组合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出现频次较高的的药物组合有“滑石-苦杏仁”“茯苓-泽泻”“陈皮-厚朴”“猪苓-泽泻”“厚朴-苦杏仁”等,见表2;并将这些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用网络图示体现,见图3。3.5 基于熵聚类规则的聚类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的“新方分析”功能板块,将“相关度”设置为5,“惩罚度”设置为3,对所选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出2个核心组合,分别为:黄芩-茯苓-泽泻-苦杏仁,枳实-黄连-滑石-苦杏仁-人参;在此基础上聚类分析得出1首新处方,为黄芩、黄连、茯苓、泽泻、苦杏仁、枳实、人参、滑石,见图4。4 讨论
4.1 病因病机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湿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说明外湿致病与居住地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同时,外感湿邪也与季节因素相关,《临证指南医案》有“长夏湿热交迫”“长夏湿热令行”“长夏阴雨潮湿”等记载,均说明长夏季节更容易外感湿邪而致病。“(湿邪)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叶天士指出内湿多为脾胃运化失常,湿邪留驻而致病。脾失健运或者过食肥甘厚腻均可导致湿邪内停,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湿热类医案中也多次提到“嗜酒”“肥甘厚腻”等因素均可诱发湿热类疾病。
湿为阴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与热相结,更易侵犯人体,阻遏气机。叶天士认为湿热证的形成是由外湿、内湿之邪共同致病,但与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湿邪阻滞、郁久生热密切相关。4.2 用药频次及高频药物组合
从表1用药频次的统计来看,《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中遣方用药重视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兼顾理气,祛湿常用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滑石等)、健脾燥湿药(陈皮、厚朴、半夏等)、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等),使用频次较高的前6位药物依次为苦杏仁、滑石、茯苓、厚朴、通草、黄连。基于关联规则统计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有“滑石-苦杏仁”“茯苓-泽泻”“陈皮-厚朴”“黄芩-黄连”等。4.2.1 滑石-苦杏仁 苦杏仁及滑石的用药频次居于前两位,苦杏仁药性苦、温,归肺、大肠经,宜治上焦热证;滑石药性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可利水燥湿,《本草纲目》指出:“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腠理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精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苦杏仁和滑石配伍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宣肺气、利小便之功,为治疗湿热证型疾病之良品。
4.2.2 茯苓-泽泻 茯苓与泽泻均为利水渗湿之良品。茯苓药性甘、淡、平,既可以利水渗湿,还可以健脾扶正;泽泻药性甘、寒,利水作用较强,因其甘寒之药性,因此可有兼清里热的作用;此二药配伍应用,在祛除湿热病邪的同时顾护脾胃,达到利水不伤正之效用。
利水渗湿
茯苓|泽泻
4.2.3 陈皮-厚朴 陈皮药性辛、苦、温,归属于理气药,可燥湿健脾理气,《本草纲目》中提到:“其(陈皮)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也体现了陈皮燥湿健脾理气之功用;厚朴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入脾胃经,顾护脾胃,是除无形湿满之良药,《名医别录》评价其功用时记载:“主温中,益气……去留热……厚肠胃。”湿邪多易阻滞气机,阻碍脾胃,此二味配伍使用,增强燥湿功用的同时健脾理气和胃。
4.2.4 黄芩-黄连 黄芩药性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用,擅长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为治疗湿温、暑湿的良药;黄连苦寒,擅长清中焦湿热,清热燥湿之功较黄芩显著。二者合用,共奏清热燥湿之功。但此二味药苦寒甚,过服久服易伤及脾胃,因此叶天士多配伍健脾之药,祛湿热的同时兼护脾胃,临床应辨证论治,谨防用药过度。
4.3 药物五味
从图1的五味分布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苦、甘、辛味药物应用较多,酸、咸、涩味药使用较少。苦能泄、能燥、能坚,甘能和、能补、能缓,辛能散、能行,取辛开苦降甘和之意,《临证指南医案》有“但温热犹有用苦辛之法”的论述,强调“湿热非苦辛寒不解”。同时可以看出叶天士辨治湿热证擅长使用开泄、苦泄之法,如黄芩、黄连、苦杏仁等的使用,均体现了苦寒治湿热之妙用,同时配伍甘味药物调和药性,避免苦寒过之而碍胃。4.4 药物归经
图2的药物归经居于前7位的归经脏腑为:肺、胃、脾、心、肾、大肠、膀胱。心肺隶属上焦,多使用苦杏仁、黄芩、滑石等擅长治上焦湿热的药物,强调宣肺理气、化津行气的重要性;脾胃隶属中焦,多使用厚朴、陈皮、黄连等擅长入中焦的药物,在清热燥湿的同时防止苦寒伤脾胃;肾、大肠、膀胱隶属下焦,多选用茯苓、泽泻、猪苓等入下焦的药物,甘淡渗湿,利湿不伤阴,又无助热化燥之弊。可见,对于湿热证叶天士擅长从三焦辨治。湿邪虽易困脾胃,阻于中焦,但湿性弥漫,易上蒙下流,湿邪停留日久易阻三焦气机。针对三焦不同部位之湿,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即分别消导上中下三焦之湿,举杏仁、厚朴、茯苓为基本药物,其分别代表不同的治湿之法,王孟英释:“其所云分消上下之势者,以苦杏仁开上、厚朴宣中、茯苓导下。”无论是“苦辛治法泄湿热”还是“三焦辨证治湿热”,均体现了叶天士治疗湿热疾病遣方用药的特色,为我们临床诊疗湿热类疾病提供了独特的思路。4.5 基于熵聚类得出的新方分析
新处方由黄芩、黄连、茯苓、泽泻、苦杏仁、枳实、人参、滑石组成。方中黄芩、黄连均可清热燥湿,两者相须而用,清上中焦湿热;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去;苦杏仁、滑石宣上焦;枳实性味苦、辛,理气的同时兼清里热;人参健脾益气,助诸药祛邪气同时兼扶正气;整首新处方以辛开苦降、通达气机为主。叶天士湿热证医案可以看出其治疗以祛湿清热为基本法则,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正如《叶氏医案存真》中云:“热自湿中而出,当以湿为本治。”湿邪既除,则其热易去。今日要读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4.【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5.【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往期推荐
1.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来了,这些条款跟医生最相关!
23.广东省中医药条例
2021年10月回顾
【重磅】广东省全面启用就医健康申报卡与电子陪护证!申报便捷,防控及时!
【中医中药】贾慰祖:各种奇痒(目奇痒、乳房奇痒、背奇痒、肛门奇痒、足底奇痒)治验
【中医中药】临证用药如何取良效?国医大师邓铁涛:各家学说是本
【皮肤病】隐翅虫,冲上热搜第一!女子因它差点毁容!看完后怕…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免责声明
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文章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工作室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行程指引导航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
健康咨询看诊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张仲林工作室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